close

【書籍】使用照片區

書名: 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

 

其實我很早就想把我所看過的書,做一次心得及記錄

但無奈~懶啊!

今兒個決定好好對書籍負責,逐一作個記錄!

 

首先,從這本書下手

這本書是我目前正在閱讀的書,向這裡的中正圖書館借閱

年代有點久遠(1998),但其實對於臺灣文學史而言,一點也不老舊,反而多了幾分發人省思的議題 

作者楊照應該不消介紹

我之前是拜讀過了他的另一本評倫集:《霧與畫》

而本書的幾章,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也有收錄於《霧與畫》中(張愛玲及鍾理和?)


臺灣文學史領域的著作其實不是很多,如葉石濤、彭瑞金、陳芳明等人的著作都滿好看的

然所謂「史」並不只有單純的史實,加了幾分作者的「詮釋」在裡頭

本書則是楊照先生的評論集

我本身是挑選了其中台灣批評小史、張愛玲、王禎和、鍾理和及八○年代小說等章節來閱讀 

 

首章批評小史,簡單回顧了台灣文學中「文學批評」的歷史

從戰後直至八○年代,其實與政、經、社脫不了關係

而這部分,如果了解文學史的流變並不難理解

而其中顏元叔以「新批評」作為文學評論的方法

主張從文本的細讀、精解來評論作品的好壞

到知名的夏志清高捧張愛玲

這一段倒是滿好看的!

 

張愛玲、王禎和及鍾理和篇章與《霧與畫》收錄的文章好像是一樣的(是嗎?)

沒有特別印象深刻的部份,一路讀下去~

張愛玲~楊照先生強調並不能將她帶入六○年代現代文學的圈圈,而必須要看出其鴛鴦蝴蝶派一脈相承的特質

           及其所帶動的「張愛玲現象」。

           其作品中女角由自身的悲劇導向突破男作家主導的文壇;對場景細膩的描寫由紅樓傳承至袁瓊瓊、蕭麗紅等

           楊照一路講下去~

鍾理和~楊照先生對將鍾封為鄉土文學主將並不以為然,因為鍾的<原鄉人>最後一句話,其實一般文學史書籍都會勿略前頭

           的「我不是愛國主義者」,而變成只看重「但是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這段話,

           在此應該以陳芳明先生對這段話的理解角度來切入比較好

王禎和~王禎和先生的《嫁妝一牛車》使之與黃春明先生成為史家認定的鄉土/本土文學作家(在此不論兩詞之間的差別及其本質)

           基本上,沒有特別令我深刻的地方,一路下去XD

 

八○年代這章目前正在找時間閱讀,日後補上

 

其實對於文學評論的書籍,比起楊照,我更喜歡陳芳明先生

文筆流暢清新不說,我是比較贊同陳芳明的觀點的(除了其「後殖民論點」之外XD)

當然各有優缺點

楊照書中較常出現文學理論方面的專有名詞及歐美文學相關派別及作家

這對於我這個外行人來言是陌生了點,不易消化

好在楊照先生的文筆也是白話易懂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o 的頭像
    Sho

    Sho出格調

    S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